查看原文
其他

话筒给你,“嚣张”的小编

中国记协微信 中国记协
2024-07-21


最近,有网友留言,说新华网微信公众号“人狠,话也多,应扭送记协。”


网友都这么说了,我们不得不行动。在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文有新风”栏目反复催促新华网微信编辑部来稿后,新华网微信小编于今天上午10点30分来稿,并附上一句“你们啥时候发?能比我们发稿还快吗?”


请看全文。



作者:新华网 刘怡然 梁甜甜

新媒体时代,“评论区互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稿件的播发只是传播的开始,很多时候评论区所产生的效果甚至要优于文章本身。高质量的互动,更是传播增值的有效砝码。可以说,谁抢占了评论区高地,谁就能牢牢抓住网民的心。这也让官媒账号纷纷铆足了劲儿,在评论区互动中大展身手。

新华网微信工作室作为一支人均“90后”的编辑部团队,以独特打法赢得无数网友的喜爱。很多网友说,“经常能在新华网微信的评论区看到评论比正文更长的情况”,更有网友表示“来新华网微信就是看评论区的”“小编实在是太能整活儿了”“新华网小编真的不是‘显眼包’吗?”

新华网微信究竟是如何找准定位,成功“杀”出一条路来的?

1

善用热梗,打造“互动”


相较于严肃的输出,以“90后”“00后”“10后”等为代表的网友,更喜欢能整活儿、“显眼包”的“5G冲浪”式官媒,而善用热梗,则是迅速打通与网友间交流壁垒的关键。


比如一篇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预告地磁暴的文章,稿件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北京时间2024年05月10日23时起发生地磁暴,预计未来24小时,磁暴过程仍将持续,后续仍可能发生大地磁暴”,但是稿件的评论区,却与正文的新闻性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






几句充满趣味的网络热梗,四两拨千斤,不仅拉近了与网友的距离,也成功将网友的情绪调动了起来:“当新华网开始整活儿,就没有其他人什么事了”“早晚笑死在新华网的评论区”,网友的这些正面评论,也从侧面反映出“总有梗”“能接梗”“会玩梗”“爱造梗”的重要性。

其实,这种“热梗满满”的高质量互动,还有两个极其重要的传播价值。


第一,扩大传播范围。当受众积极参与评论区互动时,他们可能会将自己的观点、看法或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从而引发更多的讨论和关注。这种口碑传播效应可以迅速扩大新媒体内容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第二,促进内容创新。通过与受众在评论区的互动,可以发现新的内容创作方向、话题热点和趋势,从而不断优化和创新内容策略。


2

巧立人设,营造“反差”


“人设”,是提升评论区活跃度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好的“人设”,不仅能转变网民对官媒“严肃”“高大上”的印象,还能赋予官方账号“人”的血肉。

立人设,看似简单,实则大有说头。想要抓住立人设的关键点,就要懂得使巧劲儿

编辑部曾发布一则科普性质的稿件《睡觉前千万别做这件事,伤身又伤心!》,为网民讲解睡前吵架给身体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想到的是,这样一篇稿件的评论区,不仅吸引来大量网民围观,还在小红书平台形成了破圈传播。



稿件评论区截图在小红书平台获得超3000次点赞,网友纷纷留言“传下去,新华网编辑单身”“新华网这个小编很好玩,特别有梗”。

简单的一句回复,迅速将新华网小编的单身人设立住了。至于为什么是单身人设,一是单身人设有趣、讨喜、自然,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更容易形成官媒自嘲的反差感,往往能勾起网友的好奇心,引发强烈共情;二是小编确实单身。

此外,小编通过展示出亲民有趣的性格,以及烧脑机灵的回复,能够进一步提升受众对新华网品牌的认知和好感度,提升品牌价值。人设有了,共鸣有了,品牌的认知和好感度有了,流量自然也就有了。

3

层层盖楼,增加“对话”


今年高考,编辑部紧跟热点,连续推出两篇阅读量破百万加的稿件,不仅行文方式轻快幽默,评论区也热闹非凡,一个接一个的亮点,吸引了大量网民围观,后台点赞评论量超过几千条。


在《一牛蛙影响高考被抓!网友:最好笑的出现了……》稿件的评论区,就有这样一些让人捧腹的互动。单单几条回复,就收获了近万点赞。


互怼、逗趣,网友往往会自主选择更能够进行互动的评论进行持续盖楼,很多时候,在后台,高赞留言下甚至可达百条盖楼回复,形成了“网友vs小编”“网友vs网友”的热闹互动场景。评论区你一言,我一语,互相抛梗,互相接梗,“唠嗑感”十足。

也正是在这种看似随意的“唠嗑”中,受众的参与热情得到了极大增强,网友们更愿意在新媒体平台上留言、讨论和分享,受众的粉丝粘性不就来了。

此外,这类“盖楼”互动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丰富了评论区的情绪价值及内容含量。另一方面,评论区的外溢价值,也为稿件的刷屏传播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4

即时互动,塑造“体验”


当下微信公众号评论区“网友先留言,编辑后回复”的互动机制,决定了“留言→回复”时间差的重要性。互动的时间差越短,越能迅速抓住网友的眼球,也越能满足网友渴望与官媒互动的心理。


新华网微信宝藏青年工作室的编辑们,可以说各有各的性格特点,各有各的“怼人”互动方式。有的编辑“网感十足”,别问,问就是没有接不上的梗;有的编辑多才多艺,诗词歌赋不在话下。

在互动时,大家往往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回复文艺走心,有的回复爆梗不断,数量和质量齐飞,经常是这边网友刚留言,那边新华网小编就已经光速赶去“前线”回复了。

在新华网的“尔滨三部曲”系列中,因编辑幽默接地气的回复,带动网友后台留言数量上万条,有网友说“小编是一直在看评论区吗?回复太迅速了”,还有网友能从回复的内容,猜出是哪个小编回复的,为新华网微信积攒了大量的人气。


由此可见,高质量的评论区对于账号人设的设立以及粉丝粘性的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编在评论区会玩“花活”,不断输出“热梗”,展示出极强的亲和力和互动性,这也是新华网微信能频繁刷屏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媒体评论区仍有着很大的发展和探索空间,新媒体传播更要善于利用评论区的外溢价值,让高质量互动为内容传播锦上添花。新华网微信的小伙伴们一直都在努力学习,不断探索这片“新蓝海”。


来源:中国记协微信(ID:zgjxacja)

本期编辑:任金蕊 林芝瑶 彭婕妮

实习:彭曼依 陈祖明



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